禪修真正要訣(下)
禪修真正要訣(下)

淨光法師 講述

上篇留下一個修行上關鍵的問題:多聞聖弟子有辦法守護六根律儀,而我們一般人卻沒辦法!為什麼多聞聖弟子有辦法呢 ?

所謂多聞聖弟子,在佛法裡面有比較嚴格的定義,認真來講是指已建立四不壞淨信的修行人,已經是見法而覺悟的人。一個見法而覺悟的人,才有辦法於六觸入處的當下,活在緣起的實相裡面,從而捨斷煩惱。我的意思是說,他和我們一樣用眼在看,但是他的心境不一樣,也就是他的智慧不一樣。他也是看到這些人,但他不是看到人,他是看到緣生的五陰在流轉,不會生起貪瞋癡,因此,他一直在律儀當中。

另一種多聞聖弟子就是已經見法但還沒有證初果的人,他觸到境界,一開始會有貪瞋癡生起,但他馬上會覺察到自己失念,有貪瞋生起,產生幽微的苦迫感,這時他可以馬上覺察馬上斷,從不律儀馬上回到律儀。

我們一般人沒辦法,為什麼?因為我們一般人在六根觸境時,活在無明當中,陷在我相、人相、眾生相中,在人我對待裡面,也就是落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命情境裡頭,他會對抗境界、抓取境界,這就是一般的愚癡無聞凡夫,佛陀說:「如癩病人四體瘡壞,入茅荻中,為諸刺葉、針刺所傷,倍增苦痛,如是,愚癡凡夫六觸入處受諸苦痛亦復如是,如彼癩人為草葉針刺所傷,膿血流出,如是,愚癡凡夫其性弊暴,六觸入處所觸則起瞋恚,惡聲流出,如彼癩人,所以者何?愚癡無聞凡夫,心如癩瘡。」所以,愚癡無聞凡夫在六根觸境時,就好像走進荊棘叢裡面,被刺傷,膿血流出,就會有苦,然後壞心情就生起。他又沒辦法像聖弟子一樣,馬上隨觀隨斷,他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他一直以為是你讓我受傷,你讓我不如意,讓我痛苦,你很差勁!所以會一直陷在境界裡面。我們這篇經文就是要談這個問題。這樣清楚嗎?禪修不會在其它的地方,禪修是在六根觸境的當下去觀察,你到底看到什麼?這就是真正的禪觀。

你真正看到的其實不是你想到的,然而我們一般人都是活在自己想到的、認知的世界裡面。我們的想或認知其實是一個概念化的過程,當你真正用眼睛看,而不去想,不是用你大腦的概念說:這是一個人。那你會發現,你在看的時候,那是在內外的實況裡頭不斷在變化的身心狀態。但我們卻用這是一個人的概念,把這樣沒有遮障、內外穿透、不斷緣生流動的五陰的狀態固定化、概念化,所以就變成一個人相。你看到一個人,那為何你會看到一個人呢?因為你以為自己是一個「我」,你有我相,所以就會看到一個人相。

所以,如果沒有真正的明見,六根律儀的修持就很難得力。我們一般人在沒有正見緣起之前,就要常常在六觸入處的過程當中,去看到:由於自我的執取,所以跟境界對抗,而有種種的痛苦煩惱流出。進一步,從這裡,去找尋苦惱的根源,在這邊學習--見苦、見苦集。不斷在這裡去深入,然後在適當的因緣條件底下,產生對生命實相的徹悟,就是覺悟見法。見法之後,他在六觸入處的時候,才有辦法像多聞聖弟子那樣,雖然他還沒達到佛陀那樣究竟解脫、完全滅苦的狀態,但他可以隨觀隨斷。

這篇經文其實非常生動,我們怎樣在受苦的?痛苦是怎樣在流出的?佛陀在這篇經文裡,已經做了非常清楚而明白的描述。所以,如實正觀、如實正見自己在六觸入處當下的生命經驗,然後自覺性的調伏和轉向,或者捨斷,其實這就叫做禪修。

所謂的禪修,它不可能是在你每一當下片刻的生命之外,而你的解脫或者痛苦,也都是你在六觸入處當下的、實際的、活生生的經驗,它是活生生的一個緣起的當下,因此不是如夢似幻,不是空的,不是什麼都沒有的。

你要在當下,用你的智慧去回應它,這樣你才能在生命歷程當中,真誠而無畏的去回應生命經驗,我們的智慧也才會在這歷程當中增長。禪修,不是去迴避生命經驗,而是穿透生命經驗。

如實知苦,去穿透它;如實知苦集,才能看到如何通達到苦滅,才會知道如何藉由我們此世的生命經驗,走上一條能夠讓自己、讓別人的痛苦煩惱降到最低,而且智慧可以不斷增上的八正道之路。這才是原始佛法正確的禪修心態,它不是封閉式的心態。在原始佛法的修學上,是要去正視與把握當下的緣起,在當下緣起的境界裡面,隨緣而盡心盡力,盡心盡力而隨緣。我們不迴避生命境界,而是在每一個六觸入處的當下裡頭實修實證,這是禪修真正的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