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光法師 講述
我們來看一篇經文,這是《雜阿含經》大正本1170經。
「愚癡凡夫,六觸入處,受諸苦痛」。我們是在經驗當中受苦,沒有經驗就沒有苦樂的問題,這不是妄想而是事實。我們一直有六觸入處(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觸六境,生起對於色聲香味觸法的覺知,產生感情的波動,而感覺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或種種念頭、想法、衝動、要或不要,然後心又緣著這些受想行--感情的狀態、想法的狀態、衝動的狀態--產生反應,是不是這樣?
這就是在特殊因緣條件底下,不斷流轉的一股身心之流,這些都是在我們六觸入處的當下。我們的生命經驗不就是這樣?有這樣的認知,你的禪修就會有根本性的突破。
我現在講的是:你苦或樂、平靜或騷動,都是在你六觸入處當下的境界。你在禪修時覺得很好,一出去看到外面的車水馬龍,馬上跳起來,那你的禪修對於實際生活有沒有作用?其實沒有作用,這是禪修上面很重要的知見。
有些禪法強調要入深的安止定,然後再轉觀。所以很多人禪修回來後,就一直想要入深的安止定,因而對於現實生活內在產生很深的排斥感,因為心裡一直想要有安止的禪悅。結果呢?你在禪堂是快樂的,但回到生活裡面,你內在整個的抗拒感就生起來,所以,這裡講的禪修知見是很重要的。
你的苦或樂、寂靜解脫或生死輪迴就在你的六觸入處的當下。所以,所謂的禪觀,是在你六觸入處的當下,如實正知正見。這樣清楚嗎?這樣夠徹底吧!如果無法在六觸入處的當下,保持正知正見捨心住,就會像一般沒修行的人一樣。
沒有正見,不知生命的實相,就會以為身心現象是我,是我的,會以為有一個生命的自體,想要去控制境界、掌握境界、排斥境界,是不是這樣?我們一般人,因為沒有正見,執取我和我所,因此六根觸境時會挑食,挑合意的,排斥不合意的,於是造成種種痛苦。
「如癩病人,四體瘡壞,入茅荻中」,我們的六根,隨時都是全開的狀態,比方說,現在的溫度、空氣在影響著我們的身觸,這樣的聲音在影響耳識,這樣的色境在影響眼識,如果我們現在感覺:「不錯啊!這種聲音、這種光線的感覺都還好啊!」那我們就會覺得不錯;相反的,如果六根觸不合意境,陷於攀緣、執取、抗拒當中,就會有如進到荊棘林內,看的、聽的、觸的,你都不合意,那你想的就越不合意;你越不喜歡,內在裡頭就會越燒燃;然後又再以燒燃的心,去攀緣六觸入處的境界,於是又產生抗拒,不斷的在受苦當中。宛如台語所說的:「燃柴添火著」,很容易一直燒,一般人不就這樣嗎?
佛陀說:「有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有三妙行,修習、多修習,能令四念處滿足。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有七覺分,修習、多修習,明、解脫福利滿足。(出自雜阿含大正本281經)」六根律儀,就能夠滿足三妙行;三妙行滿足,就能滿足四念處;四念處滿足,就能七覺支滿足;七覺支滿足,就能通達明、解脫都滿足。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律儀的重要性。
我們碰到境界時,覺知生起,就會將覺知對象記憶在大腦裡,同時立即在腦袋裡尋找與此相同的經驗並產生連結,然後驟下判斷,引起身心覺受,接著又在此身心覺受上,再覺想相續,這就是一般的心理過程。若無法於當下洞察這種相續心理過程的緣生,是無法中斷的,因為你會看不清楚,會以為有個心念,有一個人在那兒搞東搞西,有一個人在那兒受苦,也有一個人在跟他對抗。
什麼叫律儀、不律儀?佛陀說:「云何不律儀?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貪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於彼次第隨生眾多覺想相續,不見過患;復見過患不能除滅;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是名不律儀。」一般人眼見色境,合意的就粘著,樂受生起,開始想東想西,做很多聯想,想我以前的經驗怎樣、怎樣,於是進入過去的覺想相續裡面;若見到不合意的就抗拒,瞋心生起,你也會聯想一大堆過去不愉快的經驗,然後,整個傾洩出來。你們在生活經驗上,是不是這樣?
我們沒有辦法在六觸入處的當下正見緣起,遇到境界時,會隨著可意與不可意境而受想行識生起,進入覺想相續的歷程;即使你在此過程也想得很清楚,但因為不見過患,所以即便你想把自己的念頭停下來,都停不下來。此時你的心已經不是在這件事上,而是緣著苦受,心被苦受抓去了。接著對苦受產生抗拒,就變成在「行」上面了;在抗拒上受苦,又想東想西想很多,這又不是在「行」,而是在「想」上面了,想會帶來心理的不舒服,然後又會帶來身體的燃燒現象,這就是覺想相續,你看到過患,但斷不掉。以上就是內觀,已經是在禪觀。
所以,我們在六根觸境當下,要清楚看到異陰相續的歷程,其實這就是禪觀。異陰是指色受想行識。異陰相續就是在六根觸境時,色受想行識不斷緣生流轉的歷程。若於六觸入處的當下,不能如實正見這個經驗的實相,心隨著六觸入處的經驗不斷流轉而去,叫不律儀,也叫隨轉,就是心陷入貪愛相續,身心燃燒的境界。
何謂律儀?佛陀說:「多聞聖弟子若眼見色,於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住,見色過患;見過患已能捨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多聞聖弟子,於眼見色,於可意色、可念色,不起欲想。於不可念色,不起恚念想,次第不起覺想相續住。他清楚看到六根觸境生起的經驗,包含觸境後生起的感情活動、種種想法、種種衝動。如果沒辦法看到這些過患,就會在這裡頭不斷的流轉相續而住,但多聞聖弟子,能於當下看到這個流轉的歷程是緣生無我的歷程,所以能於當下捨斷。見過患而能捨離,這叫律儀。
這裡有一個問題,多聞聖弟子有辦法這樣,但是我們一般人沒辦法這樣啊!這就是修行上一個關鍵的問題。為什麼多聞聖弟子有辦法呢 ? (~~ 待續 ~~)
雜阿含1170經[正聞本388經/佛光本26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癩病人四體瘡壞,入茅荻中,為諸刺葉、針刺所傷,倍增苦痛,如是,愚癡凡夫,六觸入處,受諸苦痛,亦復如是,如彼癩人為草葉針刺所傷,膿血流出,如是,愚癡凡夫其性弊暴,六觸入處所觸則起瞋恚,惡聲流出,如彼癩人,所以者何?愚癡無聞凡夫,心如癩瘡。
我今當說律儀、不律儀;云何律儀?云何不律儀?
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貪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於彼次第隨生眾多覺想相續,不見過患;復見過患不能除滅;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是名不律儀。
云何律儀?多聞聖弟子若眼見色,於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住,見色過患;見過患已能捨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