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光法語
淨光法語

〈四種清淨斷〉

〈四種清淨斷〉

 

透過自覺性的修練,我們的生命可以蛻變成黃金一樣的生命。但問題是,到底是什麼障礙了我們,讓這黃金般的本質沒有辦法呈現?

 

佛陀有三篇經文很重要:〈淨心譬如鍊金〉、〈四種清淨斷〉、〈得真如法〉。

 

藉由禪修,透過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寂其心,看到自己從內到外的身口意行所形成的影響力,以及造成這種身口意行的內在機轉。並經由戒、定、透過聞法,內化成智慧,才能去捨斷,進一步能夠遠離貪嗔癡,到完全捨斷,直到從這種生死輪迴的逼迫當中,徹底超越。

 

這樣,才有辦法讓一個所謂的「凡胎」──充滿痛苦煩惱、焦慮不安、無知迷惑、茫然、自以為是、甚至覺得自己痛苦得很了不起,痛苦得很理所當然,這樣一種愚痴、不知不見不經心的生命狀態,從遮止到觀察、捨斷,到究竟解脫。

 

這是整個佛教的「修行的核心」!

 

今天這一篇經文,是阿難對他的弟子講〈四種清淨斷〉《雜阿含565經》

哪四種清淨斷呢?                                                                                                                        

──戒清淨斷、定清淨斷(心清淨斷)、見清淨斷、解脫清淨斷。

 

首先,是「戒清淨斷」──那些粗糙的、容易讓其他眾生痛苦、或為其他眾生帶來痛苦的身口意行,我們要捨斷;

 

再者,很多人都有一些比較微細的,知見或感情上面的習氣,心不安穩的時候,容易被這些習氣的作用力左右。所以要有相當程度的清淨心──這是一種定力,藉由清淨心、藉由定力,可以斷除一些欲惡不善法,叫做──「心清淨斷」;

 

第三,當你陷入知見、我見上面的種種執取,就容易產生對立、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會落入痛苦跟煩惱裡面。所以,透過正確的知見,來斷除痛苦跟煩惱,產生智慧,這叫──「見清淨斷」。

 

最後一個是什麼呢?「解脫清淨斷」。觸到各種境界時,都能不再有貪欲心流出,沒有欲貪就不會有嗔恚心流出,──因為已經明見了,所以離了癡想,於是在六觸入處、在生命經驗發生的時候,不再有貪嗔癡的過患、不再有貪嗔癡的流出,這叫無漏心解脫──「解脫清淨斷」。

*******************************
2015年3月21日埔里一月禪
文字整理:吳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