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
3-1.自由與承擔,成長與解脫

如何通達生命究竟的自由,就是通達生命究竟安穩處,也就是當心靈不再有任何負累,不再對外投射主觀的期待。

當我們對心靈有這樣深度的自覺,並願意完全承擔自己的生命,因此有勇氣和智慧,承擔生命的自由,全力以赴,朝向究竟解脫。正如『水流大樹經』所說,學習讓自己的心無所依附,才能趨向究竟的大海:

『水流大樹經』(摘)

「此大樹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沉水底,不閡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敗,當隨水流順趣、流注、浚輸大海不?」…(中略)

「此岸者,謂六入處。彼岸者,謂六外入處。人取者,猶如有一習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憂、若苦、若樂,彼彼所作,悉與共同,始終相隨,是名人取。非人取者,猶如有人願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諸梵行,當生在處處天上』,是非人取。洄澓者,猶如有一還戒退轉。腐敗者,犯戒行惡不善法,腐敗寡聞,猶莠稗、吹貝之聲,非沙門為沙門像,非梵行為梵行像。如是,比丘!是名不著此、彼岸,乃至浚輸涅槃。」

所以,身為一個學法者,應該一切時正知正念,不著此岸六根,不住彼岸六境, 入佛教示,依法不依人。永不退轉,遠離諸惡邪見,住於淨戒,身、口、意唯有 妙行。如是入佛法流、住不放逸、勇猛精進,趣向、正向、通達涅槃。
對自己生命有所承擔而不再追求、無所取著,就是三依一向的真義,因明見因緣法的苦空無常,生命自覺性的選擇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於捨、最後順趨大海(涅槃)。時時以經典為鏡,時時觀照,盡力善待種種變化的因緣,讓自己無所依賴。不要因為世間的黑暗讓自己有腐敗的理由,而是看見自己原來甚麼都不是,不再覆藏,進而承擔起生命完全的責任,勇毅、慈柔的向前流趨。

「法」沒有那麼複雜,複雜的是我們不願意單純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