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
08.四念處要義

佛陀說:「有一乘道,能淨眾生,度諸憂悲,滅除苦惱,得真如法,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六根、六境、六識因緣而生觸,這就是所謂的生命經驗,也就是說,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境就會生起對於境界的覺知。然後在這過程當中,我們的情緒、思想念頭、意志判斷也會跟著生起,這些就是我們身心活動的歷程。

這整個就是四念處禪修觀察的對象或內容,也就是說,四念處就是用如實的智慧去觀察生命經驗發生的整個歷程,這樣才會看到:我們身心活動的狀態-有沒有生起痛苦煩惱?是否在一種解脫喜樂的狀態?是不安還是平安的狀態?內在是清淨的還是混濁的?……因此,四念處就是直接在觀察我們的生命狀態跟品質,佛陀把它分成四個層面來看~~

(1) 身身觀念處(食集則身集,食滅則身滅):
這是觀察生命經驗的發生,也就是觀察:生命經驗的發生就是六根觸六境而六識生,這是身身觀念處。
(2) 受受觀念處(觸集則受集,觸滅則受滅):
再來,有六根接觸六境六識生的時候,就會有情緒感受生起,這就是受受觀念處觀察的對象。但有情緒感受生起也會有思想念頭和意志決斷的發生,所以在受受觀念處的同時要去如實觀察自己情緒、思想念頭與意志決斷的因緣,也就是觀察:你的情緒、思想念頭與意志決斷是在怎樣因緣的影響之下而發生?
你會發現,情緒、思想念頭與意志決斷是接觸到境界的因緣下而發生!也就是因緣於「觸」而生「受、想、行」。

(補充:所謂接觸到境界,其實就是有生命經驗發生的意思,而「觸」的因緣就是六根接觸六境而六識生。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四念處是對整個生命歷程做一個連串的觀察。)

(3) 心心觀念處(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滅):
如果我們對於上面說的日常身心活動沒有如實正確的觀察與對待,就會隨好的、合意的境界而產生黏著或抗拒,比如,心黏著就是對境界產生喜貪,有喜貪就又會再驅馳六根追逐境界,導致根境之緣又生起.....又生起喜貪...又想再去觸、追逐境界(形成根境之緣)......又緣生心識活動......這個歷程叫做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滅,心心觀念處就是在觀察這個歷程。名色指的就是六根跟六境的因緣,有名色(六根跟六境的因緣)就會生起心識的狀態,如果你對於這種感覺、念頭想法為因緣於「觸」而生的實況不如實知,你就會想去抓取或抗拒,就會陷入剛剛講的那個歷程。

我們在六根跟六境的因緣當中產生經驗,在經驗當中產生黏著或抗拒,從而緣生情緒、思想的波動;隨著情緒、思想活動就又會推動我們去看、去聽、去說、去做些什麼,這就叫做名色集則心集,有名色之緣就會緣生識(心就會集起);反之,名色滅則心滅,如果名色的因緣滅了(六根跟六境的因緣滅),你的意識的活動也就不會生起。所以,名色集則心集(六根跟六境的因緣集起,心就會集起),名色滅則心滅(六根跟六境的因緣滅去,心就會滅去)。這就是心心觀念處的內容。

(4) 法法觀念處(作意集則法集,作意滅則法滅):
如上面所說,你如果沒有對這個生命經驗的發生歷程做如實觀察,我們的心思就會一直隨著境界而流轉,有時候苦,有時候樂,有時候怨,有時候愁,有時候憂,有時候惱,...就像在做夢一樣,一個境界又一個境界,不斷的影響著我們心緒的起伏。

所謂作意集則法集是說,當我們六根面對六境時,如果所投射的是一種愛欲、黏著、喜貪或抓取的時候,就會像剛剛講的那樣,不斷的緣生各種的身心經驗......

所謂作意滅則法滅是說,如果你對於這樣的身心現象有清楚如實的了知,你就會知道:「六根接觸六境的時候,整個境界的發生都只是在當下因緣的影響底下而發生,它發生的當下就改變。」因此你就能夠自覺性地止息對於六根、六境或六識的欲貪,從而止息身心經驗的繼續發生......

這就是四念處的第四個法法觀念處,也就是觀察作意集則法集,作意滅則法滅,其實這就是觀察眾生生死輪迴的真相。作意集則法集,是觀察為什麼有生死輪迴?生死輪迴怎麼集起?作意滅則法滅就是觀察生死輪迴怎麼寂滅?這些就是法法觀念處所觀察的內容。

請點以下連結聆聽完整法談的詳細內容~~
全部內容分為三大主題:
(1)洞見真實‧了結苦難
(2)勤攝心住‧修四正斷
(3)止息欲求‧寂靜平安
喜歡的話,請善友多多支持『四聖諦人間學會』與『明和講堂』,給我們【按讚 / 分享 / 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