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
02.憂苦止息的入口處

1.介紹原始佛教觀集滅法之受念處與今日南傳佛教觀生滅法之受念處的差別。
2.放下組織的樊籬,依循真理為指歸。
3.正本清源:四念處是一乘菩提道,是究竟法而非基礎法。

■雜阿含609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念處集,四念處沒,諦聽!善思!何等為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1)食集則身集,食滅則身沒,如是,隨身集觀住,隨身滅觀住,隨身集、滅觀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永無所取。
(2)如是,觸集則受集,觸滅則受沒,如是,隨集法觀受住,隨滅法觀受住,隨集、滅法觀受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都無所取。
(3)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4)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隨集法觀法住,隨滅法觀法住,隨集、滅法觀法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是名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所以受念處在雜阿含是在觀受的集、滅而不是受的現象生滅,是要了知受的因緣而不只是在覺知受或觀受的感覺。
  心念處亦然,雜阿含是在觀心的集、滅而不是心的現象生滅,是要了知心理狀態的因緣而不只是在覺知心理的狀態。
  觀現象的生滅是禪定所緣,觀現象的集滅則是智慧所緣,佛陀是觀十二因緣的集與滅而覺悟,觀集滅法才是與四聖諦相應的智慧之道,也只有智慧之道才是佛陀發現的究竟解脫正道。

※請觀看影片來共同探究原始佛教的四念處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