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演講
2019/12/1☀新書發表☀ 《圓頓四聖諦彌陀禪》

☀新書發表☀
《圓頓四聖諦彌陀禪》
    
12/1(日)8:30-12:30
台北新店雲陽寺: 231新北市新店區銀河路23號
                         
【推薦序】文:釋法心
 
何其有幸,能親見原始佛法與彌陀禪融合無礙!
 
末學因曾修習淨土法門數年,爾後親近本道場學習四聖諦如來禪法,深知二者乃是得令眾生解脫生死之二大甘露法。而淨光師父以其宿世修行之道力,在佛菩薩加持下融貫此二殊勝大法,將禪淨雙修的具體教法朗現於世間,實乃佛門大幸!
 
故末學不揣固陋,願從聞法中竭己微薄之知,試述「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殊勝及其之於原始佛法行者與念佛行者的重要性,祈願有緣眾生同霑法益!
 
本文分成以下五項主題簡述:
 
一、「四聖諦」與「彌陀禪」矛盾嗎?
 
二、何謂「圓頓四聖諦彌陀禪」?殊勝處何在?
 
三、淨光師父開演「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初衷:唯願眾生究竟離苦解脫──「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於原始佛法行者的重要性
 
四、「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於念佛行者的重要性
 
五、聞法──改造生命的進程
 
■一、「四聖諦」與「彌陀禪」矛盾嗎?
 
在二元思考的大腦限約,以及過往學習的制約下,「四聖諦」與「彌陀禪」合併的同時,可能會瞬間衝擊我們既定的思惟,產生強烈的衝突與矛盾、疑惑與不解。原始佛法行者,可能會不解:四聖諦不是原始佛法嗎?怎會與信仰的彌陀有關?而彌陀念佛行者,可能也會疑惑:四聖諦不是小乘嗎?怎會與至圓至頓的彌陀有關呢?然而,淨光師父常勸勉弟子們應學習以更寬廣、整體佛教的視野來看,試著站在慈悲無量眾生的佛心去體會,試著暫時放下既定的思惟,試著了解何謂四聖諦彌陀禪,以及它之於我們成佛之道上的重要性。
 
■二、何謂「圓頓四聖諦彌陀禪」?殊勝處何在?
 
「四聖諦」乃佛陀初轉法輪、第一次開演法教闡明生命的究竟真相及究竟離苦的真理。不見其深廣者,可能只道是個人解脫的方法而已;倘若累劫自利利他、深具夙慧如淨光師父這般的修行者,方能見其「四聖諦」原來隱含著四弘誓願的悲願,也才會發現原來在《大般涅槃經》及智者大師的論著中,早已闡明四聖諦有生滅(藏教)、無生(通教)、無量(別教)及無作(圓教)等四種不同層次的內涵與深意,端視行者的層次與用心。既然四聖諦有不同層次的內涵,那麼,不能將「四聖諦」逕行劃歸為「原始佛法」或「小乘佛教」的專屬領域,也就可以明白了。
 
「西方淨土」乃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為度化眾生之方便,發大悲願累劫勤苦修行之功德所成,隨諸眾生之願力及其淨業所感;正如人間的法師發願廣利眾生,以自身功德感召眾人之力共同成就道場般,乃為提供行者修行增上而施設。何況具大威德力的佛陀,所成就不可思議的西方淨土更是如此。而如何才能直通西方?其通關密語即是「一心至誠憶念阿彌陀佛」。如何能一心至誠?必得放下世間一切執著,以本具的清淨佛心與彌陀相應,此即「彌陀禪」。而所謂「四聖諦彌陀禪」,便是以四聖諦的方法,協助我們看清楚對娑婆的染著,看清楚其中的愛染是如何集起、變化,方能依法捨離娑婆,以至誠、一心、清淨心來誦念這句阿彌陀佛,念念歸向淨土。因此,以「四聖諦」為前導的「彌陀禪」,更容易落實「念念出離生死,念念生處極樂」之願。
 
如此,以清淨心念念念去,最終悟得原來是彌陀念彌陀,當下便在淨土中,臨終何愁不往生?此即古德所云「託彼名號,顯我自性」之無上密法。而依彌陀所發大願,往生彼國者,可直至成就一生補處;此即不可思議,當生成就之圓頓四聖諦彌陀禪法!
 
■三、淨光師父開演「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初衷:唯願眾生究竟離苦解脫──「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於原始佛法行者的重要性
 
有弟子問師:「綜觀當世,能如師父將阿含經開闡的如此深入而精闢者,恐難有一二,學習者也日益增多,何以不繼續在此深耕?何況弘揚彌陀者甚眾,欲修習者隨其方便依止各念佛道場即可,何須再結合彌陀禪?」諸如此類的疑惑不斷從四方襲來,且從核心弟子開始蔓延,以致教團多位弟子離散、動盪。淨光師父慈悲回應:「師志不在徒眾之多寡、名聲之遠近,唯願眾生能究竟離苦、解脫,乃至成佛。然原始佛法多年的弘化經驗,對自力解脫的艱難已了然於心。倘若真正深入教理,從整體佛教、佛心的角度看,便能體會諸佛累劫修行成就淨土以度化眾生之大悲願力,便能明白四聖諦彌陀禪之殊勝,是能令此方眾生究竟成就的不可思議法門。」這其中,淨光師父更肩負著佛菩薩囑託的使命,而這都是一段令世人難以理解之事了!
 
行者不妨試想:何以淨光師父在精進修持數十年暨弘法近二十年後,道出「對自力解脫的艱難已了然於心」之慨,一如諸多禪門祖師於深入教理並實修數十年有大成就後,卻毅然回心念佛、歸向淨土;亦如等覺普賢菩薩最後導歸極樂,其背後的甚深義理及成佛道上的微細與艱難處,恐非凡夫如我們所能測度。就末學淺薄的認知與修學,略有所感分享一二:一者、正念之深淺:佛菩薩與凡夫正念層次差異極大,凡夫往往難以覺察內在深層潛意識一層又一層的妄想運作,如此則容易將表層的正念自比佛菩薩的甚深正念,執持六根報身的所知所見所覺,如此容易自誤誤人。二者、名言的力量:負向名言帶來負向影響(如瞋怒之言語);正向名言帶來正向影響。阿彌陀佛乃「無量光、無量壽、無量覺」之意,除指成就西方之彌陀,亦指人人本具佛性之性德。而凡夫大多時間處於昏昧中而不自知,縱有正念也常處微細昏沉而不覺,若能時時提起彌陀聖號,念念喚醒本具之佛性,念念歸向淨土,如此,不但更易覺察自己非處正念中,縱然口念心未到,也還有名言本身所產生之正向影響力。
 
古德云「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念佛具不可思議之作用與功德。諸行者不妨試著敞開心量,暫時放下因緣而生的六根報身的所知所見,給自己一段深入學習的機會,親身行之,或許會發現此法的學習,讓自己的修行更踏實細膩、心量更寬廣、修持更圓滿穩妥,或許有一天行者會如祖師般透徹此理、體悟其中之奧秘。只因十方法界,一一無非自心本性所顯,理具事造,地獄法界由心所造,佛之淨土法界亦然。(欲深入者,可詳見智者大師所著《淨土十疑論》)
 
■四、「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於念佛行者的重要性
 
古德云:「一句彌陀,至圓至頓」、「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盡攝一切功德」。綜觀古月禪師、具行禪師等祖師,乃至凡愚眾生依此一句彌陀成就者不計其數,無不在為我們揭示此理;然有更多眾生念佛數十載卻依舊煩憂愁苦,更遑論往生,何以故?皆因根器不同。前者多性情純然雜染少,能真老實實修,故有成就。然我們多疑,大腦過於活躍,理若不明,信便難具,再加上看不清自己口言往生,心卻念念緣此娑婆,如此,如何能放下娑婆?縱彌陀現前恐也不肯隨之。再者,縱令我們看得清執著處,恐怕也多半放不下,欲以一句彌陀壓制,恐怕也壓制不了;「圓頓四聖諦彌陀禪」用的不是石頭壓草的方式,而是引導我們一點一滴累積如實正觀的能力,日久功深,即可當下消融。
 
末學過去曾在幾個念佛道場薰習過,發現多數念佛行者老實踏實、謙恭和善……,行者的行誼始終印在末學的心中,深深影響著末學。可惜除夙慧者,多有眉不展、顏不開,心中有結解不開者,轉而修習其他法門。而今,淨光師父蒙 佛菩薩加持,夙慧頓開,曾修習過的大乘經典(彌陀、圓覺、法華、大般涅槃……等經),乃至彌陀、天台、華嚴三大法脈等相關論著,竟能快速於短時間內融通無礙,且紮根於阿含聖典,從原本僅能閱讀40分鐘便酸澀無法再閱讀的老花眼睛,瞬間能每日閱讀至少十幾個小時卻毫無疲累之感,當真是不可思議!
 
此次開演「圓頓四聖諦彌陀禪」之大法,令原是念佛者重拾彌陀聖號,只是再持這句萬德洪名時,已能放下娑婆之愁憂,念念與佛相應、法喜充滿。從最初階的生滅四聖諦談起,前面提及我們多數人無法提起這句彌陀便能當下與佛相應,何以故?皆因心不夠清淨。何以心不清淨?因為我們對這一句彌陀的深意、作用認知不清,更對自心的運作不明。而四聖諦便是於五陰、十八界、六入處,以七種如實知於當下現觀,展開三十七道品的實修,觸境如實知身心發生的實況(苦)、身心何以一再集起的根本原因──愛喜(亦即執此娑婆)(集)、自然知道如何於當下消融(滅)、從而行在八正道上(修道)、清楚知道因緣故生喜樂(味著、黏著)、然見一切無常不可常保(苦患在其中),因此調伏欲貪、斷欲貪、超越欲貪(修離)。
 
於當下清清楚楚生命經驗發生的實況、自心的運作與黏著,從而能放下對娑婆的執取,如是再提起這一句佛號,自然念念以清淨心憶佛念佛,當下即歸向淨土、歸向西方。且若能依原始佛法的佛隨念,如是念念念佛之功德、佛之身口意行,自然與佛相應。正如廣欽老和尚所開示:「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不相妨礙。有在念佛的,和沒有在念佛的,來到這裡,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言談間會流出阿彌陀佛來。」一個真念佛者,身口意會自然流露出我們本具的阿彌陀佛的德性,端視我們念的多深、行的多深。
 
■五、聞法──改造生命的進程
 
對末學而言,聞法是一件喜悅又艱辛的過程,是需要投入整個身心靈去感受法的歷程,是一點一滴改造生命的進程。
 
聞法若僅用耳朵聆聽,而未經思惟並學習落實,如此的聞法往往平面而表層,往往短暫如彩虹,稍縱即逝,僅是結緣、遠種菩提因。然若能透過親近真正出世間的善知識及其所住持的塔廟,在諸佛菩薩加持、龍天護法守護、不同法眾參與等諸多因緣影響下,讓整個身心浸潤其中,並試著把法落實在每個片刻,如此聞法不但立體且全方位,更會對生命產生翻轉性的改變。
 
就末學的觀察,佛弟子們大多生性良善,彼此之所以會有爭執,往往是各執自以為為道場好的執念,以致常常發生「雖好心卻做了負面影響的事情」,末學也不例外。以近幾個月為例,個人因執持著某些為教團好、為法眾好的想法而希望能夠如何,但在各種因緣的限約與影響下,結果怎麼可能盡如己意?何況影響一直在發生、一直在改變。於是內心開始糾結、拔河:「明明這樣才對、應該這樣比較好,為什麼……。」尤其身處道場,對於自己所執持的對錯觀念往往會更加執著,因為怕正法隱沒、怕方向走偏、怕愧對法眾的慧命……,若未調整好,便易困鎖其中!末學這段時間也經歷這樣的過程;所幸因為多年來始終跟著聞法、禪修,在諸佛菩薩加持、淨光師父每日法的澆灌、龍天護法守護、眾人功德的護祐下,總算是撥雲見日。
 
此次禪修期間,某日晨起拜懺後準備靜坐念佛時,狗跑進禪堂,此時,見到不同法友生起各自不同的情緒、意想、反應,各自覺得應該如何處理的想法與作為。末學因剛拜完清淨懺,加上近日浸潤在七種如實知的聞思,故而能較清明的對當下身心有較為細膩的覺察,於此同時也能感受到各自因背後甚深的因緣,故而產生種種情緒、種種想、種種應對,所以正好藉此因緣引導法眾,在觸此意外之境時(正如同人生有很多的意外),無論產生什麼情緒或意想,都回到當下如實觀察,慢慢地這些會自然褪去、消融;如此,意外反而成為修行的增上緣。
 
末學也在此過程中,瞬間看到自己與他人,過去在觸到某些外境的反應、想法、種種應該……,其實都如淨光師父所開示,各自有各自背後甚深的因緣,故而更深的體會「只見因緣」,而沒有自己所投射的應該如何。頓時,內心對於自己希望教團如何、希望法眾如何的想法,瞬間像撞球一般,撞開了相同類型的生命的結縛,突然從心底有了很深的理解與釋放,同時也生起深深的懺悔,一直打從心底對過去因無知而做出不恰當的對待說對不起……。雖然內心有很深的懺悔,但不會像過去一樣陷入自我譴責中,因為在此清淨心的狀態下,沒有譴責,只有理解與包容、真誠清淨的懺悔、深深的感恩與祝福,至誠地由心誦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於是,對於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淨光師父開示「只見因緣不見有人」,以及教導弟子們如何於觸境的當下如實正觀,鍛鍊見只是見、聽只是聽、聞只是聞,而不再覺想相續……,都有更深的體會與感受。所以,師父開演法教,不會僅在開示中發生,而會在整個禪修期間乃至生命的每時每刻發生,隨著人、事、時、地、物不同的因緣,所聞的法都會不同。唯有投注整個生命,真正法的功德才會啟動,法才會浸潤到生命的深處。其實聽聞師父「只見因緣不見有人」等相關開示已不下數百次,自己也多能講述,可真正歷境對緣時,尤其觸到執著處才是真正的考驗。此次雖有所超越,但下次或許還會失敗,而修行就是無盡超越的生命歷程,當勉勵自己「沒關係,錯了再來」!
 
同時末學也透過淨光師父教誡、教授他人的過程,看見活生生的法在不同生命中的展現!法眾們所奉獻的寶貴生命經驗,是那麼精彩動人!尤其看著來自台灣各地,乃至遠從美國、澳洲、新加坡等地的常隨眾,始終跟著淨光師父、教團弘法、護法,極少缺席,隨著一次次的禪修,一次次的褪變、脫胎換骨,那生命真實的成長真的令人動容!末學想,教團之所以會接上此殊勝大法,除了淨光師父的大悲願力,應該也有來自弟子們至誠的求法心所共同圓成。
 
因此,末學誠摯地邀請十方佛弟子一起來學習這殊勝、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互相砥礪、學習、一起成長!
 
弟子至誠頂禮感恩諸佛菩薩與祖師們的恩德、淨光師父的慈悲宏願與諄諄教誨,尤其將此不可思議的大法帶到人間;至誠感恩龍天護法的護佑、教團及十方信眾的護持、一切善法緣的圓成……這一切都深深地感恩!
 
願以此功德,輾轉利一切;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我要報名